上市公司商会:建议香港尽快设立「科技板」,支持无收入无利润的科技企业在香港IPO上市
左起:王康曼、文立、梁嘉彰、刘伯伟、朱圆圆
今年《财政预算案》指出,政府正研究容许「先进技术且具规模」、但未有盈利及业务支持的科技企业来港上市。香港上市公司商会主席梁嘉彰(Catherine Leung)表示,期望港交所尽快改革,吸引科技企业来港上市,做法不限于另设「科技板」,提议参考此前上市规则18A章修例。初期可重点吸纳数家优质企业,先做好声势,又称应慎重考虑降低相关门槛,现有要求或会将大批有潜力公司「拒诸门外」,强调应交由市场判断公司价值。
摩根大通:TMT行业机会庞大,建议设立新的科技上市章节
摩根大通中国投资银行联席主管刘伯伟(David Lau)认同相关举措,相信能有效地让科技和金融作互补。他说,不少内地科技企业原计划赴美国上市,只是目前内地企业在美国IPO上市变得更难,而该批企业又暂时未能满足香港的上市要求,处于进退维谷的局面。因此,如果日后能在《上市条例》引入科技专章,可为该批未有业绩支持的科技企业开辟来香港上市的出路。
刘伯伟表示,过去不少成功「弹起」的独角兽有赖私募基金投资,不过科技企业大多需要约10年才能上市集资,变相拉长了早期投资者的套现时间,让他们无法把同一笔资金投入其他科技企业,拖慢更大型生态圈的形成,因此认为科技企业上市速度须进一步加快。
早前商汤被美国制裁,唯最终仍在港成功上市。梁嘉彰表示,这是个很好的例子,香港需要做的是「believe the market」,包括被制裁、会否有投资者理解新科技等等问题,都可以放在市场上,由市场自己做包括定价等决定,过多的忧虑只会让香港资本市场发展停滞不前,错失良机。
商汤科技战略投资部董事总经理王康曼(Esther Wong)表示,现时不少科技企业在发展过程中有若干科研支出,短期内暂难取得收入和盈利,但他们的增长极快,且业务不少能配合国家政策发展,故他们对巩固香港资本市场地位具有一定的角色。
商汤去年上市前突被美国列入投资黑名单,最终要推迟上市及排除美国投资者的认购。王康曼续称,商汤上市时虽未有美国投资者,其实对公司发展的影响极微,并相信优质企业自然会吸引到投资者,尤其是海外一些对香港和内地企业较友善的资金,仍然会愿意投资对科技发展有贡献的企业。
以「收入乘数(Revenue Multiple)」代替盈利测试
梁嘉彰表示,高科技公司往往在创业初期未实现盈利,但有正收入,毛利也较高,需要通过上市募资来投资于研发工作。参考该类公司在美国上市经验,以「收入乘数(Revenue Multiple)」推断企业市值,并代替盈利测试,香港可为该类公司度身订制相关上市机制。这样具更高的灵活性,强调初期应以行业中最优质的公司为主要目标,以做好市场势头、品牌,同时保障投资者。
争取「中资公司」视为优先
今年上半年香港新股市场跌出前5名,全球排名第9;上交所、深交所一跃霸占首两位,其中上交所募资更大幅抛离其他交易所。梁嘉彰不讳言感到惊讶,表示以往沪深交易所尚未出现时,香港所获得的上市机会「自自然然跌落嚟」,但未来港交所需与时并进,把握以科技企业带头的新增长动力。
自2018年推出上市制度改革后,短短4年时间,香港已跃身成为第二大生物科技中心。梁嘉彰认为,企业软件(Enterprise software)是另一个具潜力的板块,指现时内地有大批具潜质的企业软件公司尚未上市,粗略估计超过200家,认为港交所可以与内地交易所走「互补」路线,吸纳未在沪深上市的科技企业。她续称,美国不乏相关板块的公司上市,有估值作参考,可作为一个起步点。
希望吸引国际企业(特别是东南亚独角兽),是港交所在2022年将重点发力的三大领域之一。港交所认为,中国独角兽企业群在香港资本市场的壮大,是吸引海外独角兽企业赴港上市的重要原因之一。尤其是对东南亚地区的独角兽企业而言,中国独角兽企业同样诞生于亚洲地区且拥有与之相似的文化及商业惯例,可以为其上市提供借鉴经验。